戴高山文集_闽南语中国汉语古化石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闽南语中国汉语古化石 (第3/5页)

中原河洛古汉语能够在闽南大地及周边地区永久保存呢?

    我们知道,由于福建特殊的地理位置,早年基本上不存在北方胡患的现象。故此,自五胡乱华中原文明差点断绝的那一刻起,大部分中原华人开始南迁,进入福建南部隐居,继而通过台湾海峡,远渡大海进入台湾生存。在逐鹿中原的古代,福建是边远的蛮夷之地,由于交通不发达,除非那些为了活命而逃难的灾民,几乎没有人愿意深涉此地,这也促使闽南地区成为中华文化一个重要的庇护所之一。

    中原文化在闽南地区,经过唐朝末年的传播,再经过宋朝的稳定和发展,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。到了蒙元时期,由于蒙元的专政统治,强制推行其语言和文化,使中原地带的唐宋汉语,进一步与北方民族的语系融合。在历史长河的漫延中,北方语系与传统中原标准汉语交融,慢慢改变了原来的汉语发音和语法习惯。而地处闽南沿海的汉语语系,虽然与吴越语系产生混合,但由于天高皇帝远,交通不便,并末产生太大的改变。

    更幸运的是,几十年的蒙元政权并没有维持多久。不久之后,朱元璋明王朝的统治,开始逐步废除和禁令蒙元文化,这其中当然包括蒙古语对汉语的影响。但是,由于中原地区受到北方统治的时间较长,加上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,汉语语法长期受到相互之间的侵染,汉语北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,最终慢慢与古汉语形成脱节。

    这种现象的产生,是由于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