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83节 (第2/3页)
道:“我不认字,让我闺女看吧。” 陈三点点头,又把账本给崔如英,钱袋子也一并放桌上了,“这月一共送了十四个整天和一个半天,总共是十八两八百一十文,小娘子看看对不对,若是对了,在这上头签个名字按个手印……不识字的话,只按手印就行。” 那日签文书写了名字,陈三记得是歪歪扭扭,字还挺大。 来之前崔如英也跟崔大山说了,今儿能收多少钱,十八两八百一十文,数目正好跟陈三说的对上。 账本上写了每日送的,记得都是整数,三百五百的,崔如英看账本没啥问题,就点了点头,“爹,是对的。” 陈三:“钱也数数,看对得上不。” 崔大山把银子拿出来,八百一十个铜板,数了倒是对,银子用秤称过,秤是他自己带的,正好十八两,也没错。 他用印泥印了自己的手印,“陈管事,你看看。” 陈三点点头,“下回再送就是初一了,晚上送一次,早上不用。” 别给送错了。 崔大山连说了几声好,一时忘了说别的,陈三道:“包子学生们挺爱吃的。” 崔大山愣了愣,送了半个月的包子,他还真没关心过学生爱不爱吃包子。 崔如英也没关心过,一来包子味道不错,不然书院饭堂也不会跟铺子定。而来这是订出去的生意,是好是坏都签了半年,崔家按时按点给送就是了。学生喜欢吃也不会多给铺子钱,不喜欢吃也不会少给。 崔如英和崔大山自然就不关心这事儿了。 不过陈三以为崔大山不走是想问问这个,包子挺好吃,早上一个包子,还有粥和面饼,晚上的包子少点儿,因为有世家子弟不在书院吃。 这些日子学生吃得不错,上课的劲头足,院长还夸了句饭堂。 崔大山挠了挠脑袋,嘿嘿一笑,道:“爱吃好,爱吃好呀。” 崔如英扯了扯崔大山的衣袖,“爹,咱们走啦。” 第七十一章 十八两 从书院离开,崔大山大笑,笑声回荡在山脚下,好在这会儿时辰还早,没啥人,不然乍一听还得被吓一跳。 崔大山跟女儿说道:“你爹今儿犯了傻,拿了钱走就行了,还搁那儿等着呢。” 以往送了包子就走了,今儿拿了钱,都高兴得忘了要干啥了。 别人还得笑话,怪没见过世面的, 崔如英道:“才不傻,赚了钱高兴嘛,我也高兴。” 这可是钱呀,崔如英都没见过这么多银子。 十八两银子,将近两斤,沉甸甸的,让崔大山分开放了,一半给装怀里了,剩下的给崔如英怀里塞了些,放在木桶里一些。 鸡蛋可不能放在一个笼子里,京城这地方,崔大山也怕半路被抢了。 也难怪崔大山高兴,崔家卖包子来赚的钱不少,可是多是铜板,钱匣子铜钱不少,但没见这么多银子过。 这才半个月,就拿了这么多钱,高兴点儿也是情有可原。 崔大山道:“如英呀,这回可多亏了你,要不是你,家里哪儿有这桩生意。” 闺女跑的书院,崔大山后来想想,估计是给崔大郎送包子的两次,不然生意哪儿会自己找上门。 崔如英道:“爹,我也就试着找了找人,谁能想到真的就成了。送来的包子也是你做得多,早起和面做包子多辛苦呀,爹,赚这银子你占大功劳!” 崔大山被女儿这几句话说得心花怒放,当爹的,就希望当顶梁柱,给家里遮风挡雨,累点儿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