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仙迹岩流芳 (第1/16页)
1。 话说太乙真人杨肃原本是一樵夫,后来学医悟道,精通岐黄之术,加之平日里济世悬壶,救助于乡里,遂声名远播。 某一日,来了几位差爷,说是福州王审知王爷府上的人,要请杨肃前往王爷府去一趟,但具体做什么,差爷没说。杨肃当时有些惶恐,自己是个行医悟道之人,从来没有害人之举,平日里也不勾官结府,横行乡里,为何王爷府还特地差人来请他呢? 杨肃见几名差官行色神秘,并未说明来意,也不给杨肃半点迟疑的时间,说走就走。他一个平民百姓,那敢违抗?只得匆忙收拾行李,泪别妻儿,跟着那几个王爷府上的差官,一路匆匆忙忙,径往福州方向去了。 从南安水头到福州,一路车马食宿,也需两天时间才能赶到。坐在摇晃的马车上,杨肃想了很多,虽然一路上差官对他好生伺候,没有半点加害之意,但仍心有余悸,想起临行时妻儿不舍的眼泪,他思绪万千,此去王府,是凶是吉,谁也说不清楚。 早在光启元年(公元885年),杨肃随父杨安公、兄长杨逸及侄儿杨明珠跟随王审知入闽,他们的祖籍原在河南省的固始县,进入福建之后,先是居无定所,后来,他们在南安水头的朴里村定居下来,主营农耕,兼事渔樵,有了一个安定的隅所。 但是,杨肃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,生活稳定之后,他隐居于南安石井西北隅崎髻山中的一个岩洞下,苦读诗书,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功名成就。 后来有一天,他遇上一个道人,便跟着那道人学医问道,识别山中草药。因杨肃天性聪明,领悟力极强,又善于独立思考,不出一年时间,便将道人所传的精髓,全部学会了,并在原来的基础上,另辟蹊径。特别是对针灸之术,杨肃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