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为刘邦同志平反 (第5/9页)
得以安生解脱,这样的逻辑,似乎才有一些可信度吧! 3. 我们再拿第二件事来说说吧: 史记?项羽本纪中记载:当此时,彭越数反梁地,绝楚粮食,项王患之。为高俎,置太公其上,告汉王曰:“今不急下,吾烹太公。”汉王曰:“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,曰‘约为兄弟’,吾翁即若翁,必欲烹而翁,则幸分我一桮羹。”项王怒,欲杀之。项伯曰:“天下事未可知,且为天下者不顾家,虽杀之无益,祇益祸耳。”项王从之。 从这段故事中,我们似乎看到的不是刘邦的无情jianian佞,而是他的大智慧、大勇气。 试想,在当时的情况下,项羽要杀他的父亲,想利用他对父亲的孝顺来威胁于他,他又能做什么呢?在已经是胜券在握的当时,他还有可能投降吗?这是绝对不可能的!做为大汉天下的奠基者,刘邦并非胸无大志,否则他也不可能战胜项羽,成为一代豪杰。 以牺牲自己的父亲赢得天下统一,这种事不只是刘邦当年这样做了,在数千年文明的国度里,不知有多少想成王成尊的人,这样做了。并且,像刘邦这样打算在最坏时刻牺牲自己父亲的君王,事实上并没有牺牲成功,而是最终使父亲得救了! 一个具有非常思维的人在非常时刻使用非常之法,足见其是大智慧的。他的冷静促使项羽放弃了以太公要挟他的想法,并使之感到无信无义无地自容。刘邦十分了解项羽的妇人之仁,故此冷冷地对他说:“当年我们都北面受命于怀王,并结义为兄弟!项羽啊,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啊!你要真杀了,那就分我一桮羹吧!” 此话既出,乍一看刘邦不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