戴高山文集_走马福州乌山摩崖一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走马福州乌山摩崖一 (第4/5页)

行五人,转过“道山亭”竟往“天章台”走去。“天章台”乃是一处天然岩石,形如大印,因元代诗人萨都刺曾于此吟咏“晚凉上乌石,置酒天章台”故后来宋郡守程师孟有感,篆书“天章台”三字于此。过了“天章台”往右行走,我们来到“冲天台”“冲天台”是为乌山“三十六奇”之一,据载此处为唐大中四年,刺史崔干于此建亭放鹤,故称“放鹤亭”宋熙宁年间,郡守程师孟游登此处,豪洒“冲天台”三字,以示“白鹤冲天”之意。再后清人凌翰又在边上加刻“古放鹤亭”四字为注。

    我们三人跟着二位山友一路转着,最后竟分不清东西南北。从一个大平台上拾级而下,看到一块大石头,上面“阳字”书写着“黎公在,乌石在”这就是二位山友所说的“黎公石”了。原来这黎公乃抗倭名将黎鹏举,明嘉靖三十七年(公元1558年),黎鹏举率领水师,在罗塔附近与入侵的倭寇血战,八战皆捷,使福州城转危为安。郡民为感其忠勇,阳刻此石,以志留念。“黎公石”还有一奇处,就是在阳刻“黎公在,乌石在”的下面,又有一排阴刻字,而这排字的历史,却可以追溯到元朝至元年间。两处字刻相距二百多年,而且在刻“阳字”时,竟然还保留着下面的“阴字”不被破坏,实乃一大奇迹“阴字”的“右”字口刚好溶入“阳字”的“在”字中。

    走完“黎公石”我们又去了“天香台”五人一边游走一边聊天,在不知不觉间,竟然都混熟了,言语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