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正常音乐家_第512章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512章 (第2/4页)



    “合适就用嘛,管他是哪里的。”

    “你别说,用呼麦去演绎自然,这个思路真的不错。”

    张教授越想越觉得很棒。

    “因为,呼麦本身就是古代游牧民族在模仿自然,牛羊马的叫声,空旷草原,高山,瀑布中呼喊中发出的回响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用呼麦这种咱们传统的发声方式,这种别致的喉音,可以起到不同于西方音乐人声的运用方法。”

    “对啊,而且你看小李这里,主干是中式传统的支声作曲方式,但其实呢,将这一个一个支声,经过巧妙的处理,互为和声,反而符合了西方的和声体系,却很不一样。”

    李教授愈发觉得搞头很大,不由得不断的点着头。

    蒙古民族继承且发扬传播下来的呼麦艺术,近些年来愈发轰动国际乐坛。

    各国的社会学家,人类学家,历史学家,文化艺术学家们,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普遍的关注,而很多“国家队”的泰斗级民族音乐家,声乐家,更是发出了呼吁。

    保护,继承,创新,研究!!

    人声的旋律从来都是单一声部。

    而呼麦这种单人多声部声乐,甚至可以说是打破了很多“常识”。

    引起的连锁反应自然是极大的,而在这些教授看来,李少杰进行的,正是在严肃音乐上,呼麦与管弦一次非常有价值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