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_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425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425节 (第1/7页)

    薛收离开长安时, 带了几个新晋进士打下手。

    李世民和房乔等人听了李玄霸所说“翰林院”这个进士培养机构,觉得机构很好,学的内容不好。

    他们仍旧办了个翰林院, 把新晋进士和各地推举的人才先丢进去学习为官的知识, 并时不时地派去六部打下手, 再通过考核结果安排官职。

    李世民做这样的决定时,朝堂并无意见。

    后世的翰林院制度也是沿袭自汉朝,察举制入朝的人才都得再经过考试才能授官。隋朝也有制科考试, 已经为官的官员有时候也得参与考核。两晋的非世家官员也要先经过考核。

    隋朝已经不太给世家脸面,不再以门第取士。大唐明显更不想搞世家门阀那一套,自然所有官员上任前都要经过考核。

    因进士也要再经过考核再能授予实权官职, 更崇尚荫庇或者门第的官员心里的疙瘩也小了不少。

    一些人心里仍旧不喜欢科举入仕的官员。

    他们靠着祖祖辈辈的积累才能门荫做官,凭什么祖上什么功劳都没有的人仅凭考试就能做官?

    就算他们的子弟也能通过科举入仕, 但凭什么自己和祖辈都这么努力了, 子弟还要与祖辈没有功劳的人一起科举?

    可惜他们再不满,因为没有及时踏上李世民这条船,话语权不够,也只能私下抱怨。只要进士的仕途有一丁点的坎坷,他们就能高兴。

    薛收也算是世家。河东薛氏是关中郡姓, 就算他们祖辈是豪强军功起家,现在谁敢说他们不是世家?

    但他听到这些人的抱怨, 都连假笑都懒得应付。

    什么都做不了,只能私下抱怨,拿一些细枝末节的琐事来自我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