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_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415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415节 (第5/7页)

病名。”

    见冯盎仍旧不解,李玄霸从头讲述“瘴气”的前因后果。

    后世人常以为“瘴气”本身就是一种病,并往水土不服、湿热过重等方面想象。

    其实古代的“瘴气”是文化概念,是一种“地域歧视”的符号,并非真正的病,也不是什么湿热、腐烂气息。古人所说的“瘴气”,就是以疟疾为主的疾病。

    “瘴气”一词最先出现在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。马援带领交州汉军平定交趾叛乱,军中突发疫病,死伤过半。那时写史书的人认为是交趾土地有“瘴气”,才让汉军染病。

    后来研究证明,马援所带交州汉军大多是交州本地人,并无水土不服的难处。他就是春季出征,遇上了当地疟疾大爆发。

    唐朝医书《外台秘要》就记载,“夫瘴与疟,分作两名,其实一致”,岭南叫瘴气,江北为疟疾;明朝李时珍认为瘴气和疟疾并非完全一样,瘴气是包含疟疾在内的一系列南方疾病。

    总的来说,这些疾病多是因蚊虫引起,但古人不知道,便以为是空气有毒。

    无独有偶,西方此时对疟疾的命名,也是“有毒空气”的意思。

    后世统计过南北疟疾群体疫情发生的分布图,南北其实是差不多的。但绝不能说北方也有瘴气,瘴气必须是南方蛮夷之地才有的“特产”。

    衣冠南渡,北方士人看不起南方士人时,就骂当时已经开发得比较繁荣的江左是瘴气丛生之地;成都平原自秦朝便是天府之国,在唐朝诗人笔下也是瘴气遍布;江西在唐朝已经是产粮重地,还是瘴气丛生。

    可见从魏晋起,“瘴气”已经脱离了实际病症,成了单纯的文化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