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40节 (第1/2页)
看到最后,青鸾只觉呼吸愈发困难,轻薄的纸页在手中攥皱,她看向鸦青,眼眶微红:“这些……他是从何时开始备下的?” 莫说这成摞的契书需要书写多久,便是将名姓一遍一遍写尽,恐怕也需些时日。 “大人早担心事有不测……先帝病重之时,便已陆续在做准备了。”鸦青低声道。 所以…… 青鸾闭上双眼。 宁晏礼竟早就想好,要将他最后的一切,都交付给她。 这个冬日,天总是灰雾蒙蒙。 青鸾不知鸦青是何时退下的,也不知自己是如何从书房走出的,再抬头时,眼前便已是宁晏礼从前居住的院落。 除了那刺眼的白幡,一切如旧。 青鸾慢行过庭院,轻轻推开殿门。 屏风帷幔,案几坐具,每处陈设都是往昔模样,鸦青大概派人日日打扫,殿内整洁依旧,但却似比从前愈加清冷。 内殿里,燃香的铜炉早已冷寂,案上还摆着一副未完的棋局。 竟是她与宁晏礼先前没下完的那局。 一阵尖锐的疼痛刺入心脏,青鸾缓缓伏下身体,在榻边蜷缩靠下。 无数回忆涌现,此间发生的一幕一幕穿越生死,蒙着灰暗的色调在眼前重演。青鸾伸出手,想要触碰那熟悉的面庞,然而刹那间,画面却一碰即破,如泡沫般瞬间崩碎,化作虚无。 她徒劳地挥了个空,手臂停滞着,呆呆地望着眼前,心中被赫然剜下一块空洞。 鲜血淋漓。 流泪似乎是一个极其消耗体力的事,倦意在混沌中很快将青鸾吞噬,她就那样在榻边倚靠着睡去。 回京已有月余,她再没做过有关前世的梦,反而每晚禁锢于宁晏礼离开那日,一次次看他离开,一遍遍听到他的声音: 阿鸾,别忘了我。 宁晏礼终是做到了。 他用自己的死,取代了她前世的噩梦。 以这般暴烈的方式,让她今生今世永远铭记。 李昭下令重新修缮棠梨宫,钱福盯得也紧,宫匠自然夜以继日,不敢怠慢。前后历时两月,荒废的殿宇焕然一新,红墙绿瓦,在雪景下重现了昔日光彩。 “女史请。” 引路的小内侍立于朱漆宫门一侧,恭敬道:“这会儿司将军也在。前些日子从云都送来了些适宜冬日管观赏的花草,司将军奉陛下之命,得空时来教奴婢们照料呢。” 青鸾如今不常入宫,也未在御前任职,但宫中人人皆知她曾是东宫随侍,李昭对她又明显格外信赖,遂无人敢有怠慢。 青鸾点了点头,拢氅迈入,见司白正与宫婢说话,就在一旁稍候了片刻。 司白乃是青鸾母族唯一的亲人,二人相认后很快便亲近起来。司白于淮南王谋反当日护驾有功,被李昭封为领军将军,御黑甲,统羽林,全权负责宫中守卫,平日忙碌,一晃二人也有半月未见。 “将军。”一个宫婢眼尖,先看到了门口的青鸾,低声提醒道。 “奴婢见过女史。”宫人们纷纷礼道。 司白闻声回头,颇为惊讶:“阿鸾?你今日何时进宫的?” 言罢,便把花铲递到宫婢手里,擦了擦手迎了上去。 “表兄。”青鸾欠身一礼,微微笑道:“陛下刚刚召见,说棠梨宫修缮好了,便差人带我前来看看。有些日子未见,表兄的剑伤如何了?” 司白被稚奴那晚刺中一剑,虽未伤及要害,但也足足养到一个月前才能行动自如。 “阿鸾不必挂怀,现已大好了。”二人步入正殿,司白让几个侍弄花卉的婢子退了下去。 “日前我听说大人曾给陛下留有一封书信。”他道:“今日陛下召见,可是为了这个?” 青鸾默了默,微微颔首。 正如宁晏礼死前所言,他曾在南郡时亲笔书了一封密信给李昭。 信中交代了诸多国事,而对于私事,宁晏礼未对自己的身后有任何交代,唯嘱托李昭一句,便是准她余生无拘,不受任何所限,真正自由的活。 “你未来打算如何?”司白问:“仍要回云都吗?” 青鸾轻出了口气,摇头道:“我打算留下,于宫中辅佐陛下。” 司白有些意外:“大人既为你求了皇命,还给你留了大笔田产,纵是没有霍家,你也尽可恣意随性,何必留在宫中,让自己活得那般辛苦?” “表兄说得不错。”青鸾微微勾唇,似是一笑,淡道:“可我此生如何还能自由?” 她可以实现曾经的一切构想,去到任何地方,选择任何生活。但被打上烙印的心,却早已无法逃脱。 青鸾望向殿外被雪压满枝头的梨树,捏紧了腰间的香囊:“何况旧都未复,江山未统,他仍有未竟之事,不是吗?” 司白看着青鸾仍显憔悴的面孔,眼底划过一抹不忍,他嘴唇动了动,终于还是沉默未语。 这晚,青鸾捧了一坛梨花醉,爬上屋顶大醉了一场。 好在有缙云陪在身边,把烂醉如泥的她背回房中,才没叫她在这隆冬深夜于屋顶冻成一座冰雕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